Menu
科技创造零碳新世界——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在京举行
2022-09-06

 

9月4日,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绿色发展、碳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以“科技创造‘零碳’新世界”为主题,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的金融创新举措、关键技术以及制度设计展开交流讨论。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丁一凡先生在分论坛致辞中指出,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能源问题、粮食供给、通货膨胀、极端天气等,都充分反映出环境与气候、企业责任、碳排放、信披与监管等问题的深远影响。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先生指出,打通市场主体间、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碳信息壁垒是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应引导企业采取低碳模式的生产、经营、投资行为,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表现。企业通过碳信息披露更好地展示其在碳减排方面的努力,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抓手。

 

太和智库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研究员、中国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特聘讲师陆培丽女士表示,ESG体现了企业的碳账户价值,也体现了企业的信用价值,更体现了企业的市场价值。ESG可以从投资端起到导向作用,并连通企业和投资者这两端,破除市场主体壁垒。应构建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ESG之路。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天印博士介绍了ESG与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强调,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这两个维度的“地球边界”已经被打破且严重“超标”。目前社会以及金融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较多,但对生物多样性完整性的研究和关注还相对有限;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是衡量生态体系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经济活动也高度依赖生态体系提供的各种服务。绿色金融未来应将评估生物多样性损失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以及为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作为重点工作方向。

 

多牛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乐先生提出,信息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仍在继续,并展现出三个明显趋势。首先,一切皆信息,目前人类社会每天产生的信息已达到天文数字。其二,信息即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正不断帮助人们发掘有价值的结论。其三,数据即价值,人们的决策、生产、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据,人们的决策由数据来产生,同时人们的行为也在产生着数据。信息技术将在构建低碳和零碳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尹烨先生指出,探讨科学与技术的重大意义,应遵循“技术向善”这一核心理念。任何技术的进步,包括生命科学,都不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不能唯技术论,而忽略了道德、伦理、文化和法律的意义。尹烨先生强调,没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没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险的。

 

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先生解读了中国“双碳”目标的根本依托和基本考量。他认为,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具备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有可能以发达国家所需一半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协调四对关系,即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太和智库研究员、车车科技董事长张磊先生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将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人的价值,注重对环境、消费者和社会的贡献。在数字经济时代,应注重应用科技创新创造社会价值,从国家政策鼓励的领域入手,通过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促进行业的进步,给更多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世界经济论坛前主管Thorsten Jelinek先生指出,虽然有业内人士对碳排放核查、指标普适性等问题存有担忧,但ESG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应通过公平的机制,例如公平的碳关税和碳定价方式,消除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影响。同时,Thorsten Jelinek先生也对不同国家在环境和气候问题上采取的不同响应方式,以及超越技术层面的过度政治化问题表达了担忧。

与会嘉宾
  • Thorsten Jelinek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世界经济论坛主管(2011-2014)
  • Vladimir Lukin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研究教授
  • Walker Darke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博士生,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顾问,太和青年观察家